据温房网综合报道:早在几年前,就流传了一个段子,或者说是事实:美国硅谷快变成“印度谷”了,随便列举几个事实就让人无言以对:
谷歌CEO皮柴是印度人、业务总裁辛格是印度人、思科CTO沃里奥是印度人、微软CEO纳德拉是印度人、诺基亚CEO苏里是印度人、Adobe CEO纳亚岩也是印度人……
尽管华人软件精英也不在少数,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位华人能成为硅谷大企业,包括其他在美国、在加拿大的顶尖企业的“大领导”。相比印度人,华人究竟差在哪,以至于到不了行业天花板?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重要原因:语言。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大多数印度人从小学习英语,英文能力确实要比后来才开始学英语的华人要高一级别,并且能融入英文社会、文化差异小,毕竟曾经是英国殖民地。
但有华人疑惑道:“IT领域又不是写文献,难道华人的英文水平不够用吗?这是一个靠技术的行业,并不是看语言能力。所以,英文的差异也许是印度人比华人更吃的开的原因之一,但一定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各大媒体、各大论坛都有一些观点,并且得到了网友们的认可,选出其中的一些,大家就明白了。
相比于华裔,印度人种族更接近白人
美国和加拿大虽然是多民族社会,但白人控制着社会的主要资源。每个种族和白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这个种族能在美国、加拿大攀登到怎样的高度。
印度人是高加索人的后人,并且很多印度人其实有所谓的“英伦血统”,所以整体特征比华裔,包括亚洲其他族裔更像白人,会给主流社会一种亲近感、信任感。
因此,当一个印度人和华人的业务水平完全一致时,印度人会凭借语言和族裔的优势挤掉华人,登上领导位置。
崇尚“散居”的印度人,在异国他乡融入更快
尽管在大温存在一些印度人聚居的社区,比如素里,但事实上印度人在北美整体是属于“散居” —— 尽管工作时喜欢报团取暖,但生活时更喜欢融入本地主流社会,而不是和自己的同胞朝夕相处。
这样一来,散居的印度人有更好的独立性、在异国他乡融入的更快。而且,许多印度人会选择和本地白人“联姻”,让后代更好地融入本地,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加拿大人。
更激烈的内部竞争,让印度人更努力
印度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却比中国还多,而印度国内真正上的了台面的大城市却寥寥无几,让印度年轻人明白: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脱颖而出,赢得内部竞争,并且出国寻找机遇。
因此,假如一个中国优秀的程序员每天愿意工作10小时的话,那么印度程序员也许会愿意工作12、14个小时,因为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长此以往,印度精英的上限就变得比中国精英更高。
印度人有很强的种姓意识,阶级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年轻人因为出生低人一等,因此更有强烈的逆天改命的思维,这会激发内心的斗志。
北美对华裔始终有刻板印象
印度人大量移民美国、加拿大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且大部分是技术移民,即插即用,因此美国、加拿大对印度人不存在什么刻板影响,而且发现他们吃苦耐劳,能做出不小贡献。
但华人移民美国、加拿大早在清朝时就开始,给美国、加拿大留下了“没文化的苦力、化工”印象,甚至还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直到今天,这个历史包袱还在一些北美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此,无论华裔怎么努力,北美“决策者”都会认为华裔不能够领导一个大企业,不能够让其他族裔、让白人信服。这可以说是隐性的歧视,且在未来也很难逆转。
印度人整体性格比华人更外放
这是很多在微软、谷歌等大厂的华人员工的共识:“很多华人的技术水平和印度同事一样,都是100分,但华人普遍性格比较内敛,是实干家,能很好执行任务但缺乏领导力。”
但印度人却性格开放,喜欢发言、喜欢掌控全局,而这和美国人、美国公司推崇的公司文化不谋而合,也是西方最鼓励的性格。华人觉得言多必失,但印度人觉得要敢说敢做。
而且,印度人非常喜欢“抱团取暖”,虽然有时被人诟病为任人唯亲,但一旦有印度人成为了CEO,他们更愿意让印度同胞来当部门经理,这样能让公司变得更有凝聚力。而且,任命的印度同胞能力也是配得上地位的。
印度人再强,也只是顶级打工者?
虽然印度人在硅谷比华人吃得更开,似乎已经是事实,但有华人给出了强有力的反驳:“印度人再强,也不过是顶级打工者,去给美国人打工,但国内的IT精英却可以自己创立公司,来和美国巨头分庭抗礼。”
确实,印度并没有自己的腾讯网易阿里新浪等等大公司,在不少华人看来,印度人的终极奋斗理想是在硅谷当高管,而不是自己独当一面。因此,只论印度人在硅谷比华人级别高,就说印度人更成功,这是片面的。
所以,关于印度人在北美混的更好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来源:温房网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01simple888@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