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时报》近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今年的联邦大选展现出加拿大政治领导层在族裔和文化构成上的前所未有的转变,反映出南亚裔、非洲裔、犹太裔、土耳其裔及其他非欧洲裔族群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一变化虽被视为多元文化代表性的重要里程碑,但也引发了关于加拿大历史身份及其价值观演变的讨论。
22位印度裔议员反映出深刻的人口结构转变
共有22位拥有旁遮普血统的印度裔候选人当选第45届加拿大国会议员,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他们主要分布在安大略省、卑诗省和阿尔伯塔省,既有经验丰富的政治人物,也有初次当选的新人。
自由党继续是旁遮普裔候选人的首选政党,这得益于其对移民、医疗保健和多元文化政策的持续支持。然而,一些旁遮普裔议员也代表保守党和新民主党当选,显示出这群体的政治取向正在从身份认同转向更广泛的意识形态参与。
这些政客不仅象征着南亚裔影响力的上升,还正在塑造加拿大在印度事务、与旁遮普的贸易、移民改革及侨民关系方面的内外政策。
南亚裔及其他:非欧洲裔群体的全面崛起
重塑联邦政治版图的并非只有旁遮普裔。巴基斯坦裔加拿大人Aslam Rana在哈密尔顿中心代表自由党胜选,终结了新民主党在该选区数十年的控制,堪称多元化的典范。另有自由党议员Gurbux Saini当选 Fleetwood–Port Kells 区,为更广泛的印度侨民议题带来关注。
在保守党方面,Amarjeet Gill在 Brampton West 击败卡Kamal Khera当选。这些胜利显示出,南亚裔议员的政治分布不再局限于某一党派,而是在不同党派之间展开,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国家制度中的存在。
此外,古吉拉特裔候选人如Jayesh Brahmbhatt、Ashok Patel和Sunjiv Raval也参与竞选,尽管结果各异,表明印度裔加拿大人在政治参与上的广泛扩展。
首位土耳其裔议员当选,穆斯林代表性提升
在另一个重要时刻,自由党候选人Sima Acan在 Oakville West 当选,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位当选联邦议员的土耳其裔加拿大人。她的胜利象征着穆斯林加拿大人在政治参与上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将国会视为不仅仅是代表的场所,更是参与政策制定的平台。
非洲裔加拿大人持续突破
出生于布隆迪的Arielle Kayabaga成功连任伦敦西区议员,并担任下议院政府党领袖与民主机构部长。她的政治历程从难民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体现出非洲裔加拿大人在联邦内阁中日益突出的地位,这一群体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代表性不足的状态。
犹太裔与其他信仰群体的崛起
议会中的宗教多样性也随之增加。犹太裔人权倡导者Tamara Kronis以保守党议员身份赢得 Nanaimo–Ladysmith 选区,反映出非基督教、非欧洲信仰群体在加拿大民主体制中影响力的上升。
欧洲身份正在淡化?
加拿大的国家身份历史上与其英法殖民根源密不可分——这在治理、文化和移民政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加拿大议会几乎被欧洲裔议员垄断,政治精英主要源自英欧传统。
而2025年的选举结果动摇了这一遗产。如今,议会中已有数十位非欧洲裔背景的议员,加拿大正向一个多元模式转变,在这个模式下,身份、代表性和政策受全球侨民共同塑造,而不再由单一的殖民传统主导。
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身份将被彻底抹去,但它确实反映出其在象征层面与实际政治中不再占据主导。欧洲传统已不再是默认模板,而是加拿大多元文化拼图中的一部分。
加拿大人口结构的变化:非欧洲裔增长趋势明显
与政治格局变化同步,加拿大的人口结构也在快速演变。根据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约 52.5% 的加拿大人拥有欧洲血统,而 47.5% 属于非欧洲背景,包括亚洲、非洲、原住民、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其他族裔。
这一比例的变化标志着加拿大身份认同的关键转折点。非欧洲裔群体比例上升,也反映在选举投票模式中,这些选民更倾向支持具有多元背景的政治领袖。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进一步预测,到2041年,被归类为“可见少数族群”(即非白人、非原住民)的人口比例预计将达到38.2%至43.0%,远高于2021年的26.5%。这表明,加拿大迈向更加多样化社会的趋势并非一时现象,而是一种长期、深远的人口转型,必将持续影响国家的政治和文化。
结语:新时代的加拿大
202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不仅值得关注其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所揭示的趋势:一个正在转型的国家。来自旁遮普、南亚、非洲、土耳其与犹太背景的议员大量进入下议院,使得国会外观更贴近现实的加拿大。
有人或许会问:加拿大是否正在失去其欧洲身份?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超越——迈向一个真正全球化的民主国家,其文化传承多元、包容,体现出21世纪国家的本质。现在的问题已不是加拿大是否正在发生变化,而是——加拿大的制度、媒体和国家叙事是否准备好接纳这个变化?
你怎么看?
来源:温哥华港湾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