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irror报道:“如果你在这里不快乐,那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觉得快乐。”这句话形容的不是迪士尼乐园,而是美国最大型的退休人士社区 —— The Villages。
The Villages位于佛州中部地区、奥兰多以北,占地面积高达57平方英里,比曼哈顿还大,而且仍在不断扩张。这里目前大约有145000位居民,超过八成都是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
(The Villages部分区域鸟瞰图)
但和其他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社区不同,The Villages不追求安逸平静,而是充满活力,快乐似天堂,每天都有着享受不尽的娱乐活动。居民说这里“没有犯罪也没有流浪汉”,“没有种族歧视也没有冷漠”,“没有其他城市常遇到的困境”,因此也被外界人士评为“虚假的楚门世界”。
(社区内部漂亮的街道)
当地的居民来自美国不同地区,也有其他国家的人慕名来此买房久居,因此聚集着各种种族、肤色以及不同性别认知的人士。但这里看不到美国典型的歧视问题,大家来这只是为了养老享乐,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居民们跟随音乐舞蹈)
整个社区大致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包含数百个围绕着邮政局和游泳池等标志性建筑建立的“小村落”。
各种城市设施应有尽有,包括超市、银行、医院、酒吧、学校、律师事务所、治安部门以及星巴克等等……由于居民几乎都是退休老人,还入住了很多财务管理师,也算是一种特色。因为生活便利、资源丰富,也有人住进来之后就再没出过社区一步。
(社区内部街道)
这里无论道路住房还是周边环境都设计得十分讲究,湖泊温泉、树林广场随处可见。每天还会有很多工人检查环境、修剪草坪,让社区时刻维持最好的样貌。
(社区内部绿化)
但比起环境设施,要说The Villages最大的特色,还得是无穷无尽的娱乐活动。这里大概有70多个游泳池,3000多个社交俱乐部,以及60个高尔夫球场,数量是全世界任何其他社区都无法比拟的。
(正在打高夫尔球的居民)
尤其是打高尔夫球的人数众多,居民们几乎人手一台高尔夫球车,这也成了他们的代步工具。为此,社区专门铺设了高尔夫球车道,并设置了很多专为高尔夫球车加油的站点。
(高尔夫球车在车道上行驶)
除了高尔夫这种“贵族”运动,社区内还有剧院、电影院以及游乐园等可供享受。每个“村落”还另外建有各种主题的社区娱乐中心。有的以“军人”为主题,场馆内陈列着大量居民捐赠的军事题材纪念品。还有的以“湖”为主题,附近设有很多小船。
(其中一处娱乐中心)
这些娱乐中心每天都会开设不同活动,比如做瑜伽、打乒乓球、练武术以及做手工艺术品等。偶尔还会组织一些老乡聚会,比如邀请社区所有来自肯塔基州的人一起做游戏,方便新住户结识更多朋友。
(肯塔基州老乡聚会的活动现场)
此外,社区居民还可以组团参加肚皮舞、瑜伽、啦啦操等运动课程,或者邀请餐车和乐队来广场上举办派对。这里365天每晚都有乐队演出,热闹程度不亚于音乐节。
(某次音乐节活动)
想要无限量参加以上所有活动,居民们每月只需交300美元的会费就行了。为了方便查询活动举办的地点时间,社区还开发了专门的APP。
(社区居民用APP查询当天的活动)
走在社区里,随处可见扎堆玩乐的老年人,活动多得都参加不过来。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充满活力,在其他任何地区都很难看到这种场面。
(聚在一起玩骰子游戏的居民们)
居民们因活动相熟,也促进了社区的氛围,每个人都很友善,在社区论坛或脸书上发帖求助,哪怕只是“我想搭个便车去剪头发”的简单请求都会得到热情回应。这种愉悦的社区文化让人很难不羡慕,于是大批人前来安家落户,很多没退休的人也迫不及待搬了进来。
据人口普查局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The Villages都市区的人口增加了7.5%、10103人,为全美增长最快的都市统计区域,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社区内部街道)
更别提这里还非常安全。居民说几乎没有犯罪行为,也就偶尔出现一次酒驾,在别的地区根本可望不可即。
(最大的危险可能是住在湖边的鳄鱼。)
如此看来,这里果真是无可挑剔的世外桃源了。好像也不完全是……在The Villages极速扩张的这几十年里,虽然它广受赞誉,可围绕它的负面新闻也从未停止过。
(社区内就餐的居民)
很多外界人士和媒体批评这里的居民都是“享乐主义者”,说他们是“邪教”。还有更严重的指控,说居民里有很多滥交者,The Villages因此一度被冠以“美国性病之都”的称号。
(在广场随音乐舞蹈的居民们)
还有人说这里存在严重的年龄歧视。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年轻人的歧视。社区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除非特殊情况或特殊区域,来此安家的家庭必须包含至少一名年龄55岁或以上的成员。年龄在19岁以下的人不得在此居住,若想来探望长辈,每次最多也只能呆30天,很不自由。
(The Villages的住宅)
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老年人的歧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很多人看来,The Villages用各种方式促使老年人维持快乐、年轻、活跃的状态,其实是变相地让他们排斥、抗拒衰老和死亡。
再加上他们的快乐也都像是“被逼出的”、“被刻意营造出来的”。The Villages有自己的报纸和广播电台,平时都由社区管理层经营,向来只刊登正面新闻,只播放欢快的音乐,只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一种洗脑的感觉。
据媒体报道,为了维持居民们的活力,连当地的救护车都会关掉警笛,殡仪馆的车也都没有标志。社区千方百计封锁一切负面和悲伤,就像是掩耳盗铃,所谓的快乐无非是易碎的泡沫,是“楚门世界般虚假的完美”。
(电影《楚门的世界》)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曾有居民表示,自己在The Villages住久了后自我认知变得模糊。因为每天和十几万老年人一起生活,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已经衰老的事实。一旦离开社区看到大量年轻人后,人难免会遭受打击,有一种“现原形”的错愕,无法接受只能逃回社区继续自我“欺骗”。
(社区居民将亲手制作的洋娃娃送给朋友们)
而除了对居民的心态表示担忧,还有很多人炮轰The Villages是因为他们浪费了公共资源。比如,为了维持绿植的生机和充盈的水池,社区不得不使用大量水源,据说已经导致了地下水水位降低以及缺水等状况。
(社区休闲场所附近的绿地)
更无礼的是,他们还不断扩张侵占了周边其他社区的地盘。明明是公共土地,社区管理者却在进出路上安装了道闸杆,造出一副“外来者勿进”的傲慢姿态。如此看来,什么快乐幸福,其实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不便之上。
(The Villages占据的区域)
可这些争议并没能影响到The Villages的居民们。他们有些人压根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还有些则主动站出来“打假”,称滥交什么的都是造谣,自己也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
至于被贴上“个人享乐”的标签,他们就更无法理解了。自己已经操劳大半辈子,老了想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能有什么错?更何况很多退休居民依旧做着志愿服务,也在努力回馈社会,凭什么要被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呢?
(社区居民们一起做露天瑜伽)
社区内外于是形成了两个世界。内部居民坚称外部人士在给自己瞎贴标签,人云亦云。外部人士则拒不相信内部居民的辟谣,说他们自私虚假。直到现在,The Villages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各方评论两极化。
(社区内的湖泊)
它仿佛一个参考系,里面的居民越幸福,就衬托得外界生活越辛苦。同时,外面的世界越真实,就显得社区内部越虚幻。毫无瑕疵的桃花源终究只存在于想象。现实里,事关现实和享乐的选择势必有所取舍吧……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01simple888@gmail.com,谢谢!